|
|
|
|
|
|
|
唐雪根 |
|
|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中国美术馆吴山明画展引出的思考 时间:2020-6-26 15:59:35 点击次数:12144 |
朋友告诉我:吴山明中国美术馆展开幕那天,前来捧场的浙籍中央领导人×××、×××、×××等都来了,第一夫人也送来花篮,规格很高……
我脱口而出:个人展览只以作品说话,不以哪些政治人物到场就上高级档次。石虎的中国美术馆大展没有一个领导到场,开幕那天却是人山人海,能说规格很低?有一类画家办展只为规格,迂腐得很。
作为同城画人,人在北京落脚,应当前往祝福,因为摄制组正在为我拍片,只能放一只风筝于美术馆上空,让风筝为我送去祝贺山明先生画展获得圆满成功,让风筝替我采集到场人如何赞美与热议。
对于山明先生的风格,很早就有文章专论,写于2008年3月24日的《吴山明画风浅识》,文中就有“山明的亮点应是得心应手的‘写’和别具匠心的‘虚’”。山明先生能将用于造型的线条画至如写草书一般随心所欲,当系高级,修炼一定长久,绝非一日之功。没有信手拈来的娴熟功夫,断不能有云行流水的画法。纵观山明先生近十年作品的风格,不仅不与他的老师李震坚、方增先相同,而是既摆脱李震坚先生的线的笔笔相连,又摆脱方增先先生的点线面画法,创造了宿墨游线的个性,并且到达如书家熟写草书的高度,个性很是清晰。放入这个展览的许多作品,包括为此展赶制的十联画及一些藏人画,都是吴氏线条的织造,并且一如既往,十分执着。而线条的如书法的“写”,就是功夫非同常人,因此十分撼人。山明先生能将用于造型的线条玩至写草书一般,玩的那么娴熟,展现的又不只是功夫,还有宿墨水渍的趣味,成为画法一帜,不乏出色、出彩与精到。山明将齐白石说的“意到笔不到”的画理植入画中,打破浙派创始人李震坚先生笔笔相连,用他自己的意到笔不到用笔造就断而不断,使线的虚断也成为山明画风的另一特征,让两个特征组合成山明先生的整体画风,风格不失上乘。5月3日那天,上南站送走友人之后,专程上中国美术馆阅读山明先生展品。阅毕,仍然觉得山明先生的得心应手的“写”和另具匠心的“虚”依然出色;线条及线条中的宿墨韵味,仍然存在于许多展品中,依然给人于用于架构的线条都如写出来,依然行云如流水,仍然如写草书一般,将线条提至顶级的高度,让人有揽胜于众家之上的感觉。画家中,不缺摹写或拷贝客体的高手,但能把画作成如写草书样的作者却不多。山明先生却能玩至如写草书一般,就是语言的出色。
石虎在中国美术馆办展,不邀请领导出席是不攀龙附凤性格的延伸!山明先生作为浙江民进的主委之一,领导人的身份决定他一定安排浙江籍在京中央领导参加开幕,把展事办出与石虎不一样的档次。
友人没跟我说开幕如何排场时就知道他的排场一定胜过前面的杨参军。不一样的追求出不一样的规格,山明先生是个讲究排场的画家。
我没有能够参加山明画展的开幕,不知道除去出席山明先生画展的大批领导人之外有多少同行友人也出席,不便与石虎画展无一名领导却黑压压满厅堂的盛况作比;从我所见观众的稀朗,看出来山明画展的吸引力远不如石虎,画展并不怎样聚人气。
原因在画中精气一般,少了抢眼球的张力。
除了线条,还是线条。有人把他的评点塞进我耳朵。
线条是他的个性。我对那人说。
批评或许与抬轿人的评语大相径庭,却也不失其评论的中肯。
深度不够。那个人说。
说“深度不够”的人,当是圈内高人,绝非抬轿之徒。
我作出回应,在心里“嗯”了一声。
友人打电话来,问我吴山明中国美术馆展“看了没”?
看了。我回答说。
怎么样?友人问道。
友人与山明先生是密友,想听到恭维之外的声音。
我问友人:十联画是赶制的吧?
是的。友人说。
友人做了补充,说山明先生参加石虎展的开幕之后有了激动,匆匆决定上中国美术馆办展,好多画都是赶出来的。
我说:赶急的事往往不能全美,甚至失蹄。人家批评山明“深度不够”,我也有“深度不够”感觉。拿十联画言深度,山明先生的这个作品因为没有能够扣住藏族人的心向共性,没有着眼于对神的共同的虔诚的发掘,只是摆置了若干生活画面,没有画出巨著的深度与重量,泛现了草率与肤浅。看得出来,山明先生只是凭籍去过一次西藏的印象与素材作此巨著,缺失了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层研究,没能聚焦于共性与个性的发掘,所以会有深度不够之弊。山明先生应该知道西藏人的进寺拜佛,为了表示对神的虔诚,人人都三步一拜的行进具有共性特征,但是,山明先生仿佛存有不敢聚焦于此的疑虑,所以才会有只画阳光生活的选择,定位出了只表现生活场景的问题,降低了巨著应当拥有的深度涵义。与山明先生同城40年里,没见着他画巨型的西藏主题画,这回见上这等尺幅的作品尚属首见,令人深感遗憾的却是欠失重量与深度!当我听着“深度不够”的评论,此展失败的阴影因此而浮现。画坛上,国画界画巨著者当有多人,潘公凯、卓鹤君都有巨著,观察他俩的作品,无论是潘先生的残荷,还是卓先生的山水,不仅都有其深层的涵义,而且笔墨趣味也很出色!返回来观山明先生的这件巨著,荷载了什么样的精神涵义却成问号,抓住了什么样的生活典型亦有迷雾。很显然,山明先生的这件巨著,精神与典型都远离了这件作品,只剩下来生活镜头的拼装,画品变得一般。当巨著失落了作为主展品或者称为力作的厚度与深度,那么,艺术的典型性问题就会暴显了出来。山明的这件作品,显然没有把握住作为力作的重心,只表现一般生活现象是整个展览的败笔。人们之所以说出“深度不够”,深度不够这个评解不是只对十联画作出,还有对整个展品太多了名人肖像画也一般的批评。展品中的画坛名人白石、宾虹、昌硕、天寿及若干政治名人画,显然也有轻薄有余厚重不足问题,将其画成一般肖像画,轻掸了历史的涵义,也被列为深度不够的理由。什么是深度?精神的内在的语境就是作品深度载体,作品缺失了语境的深度就是缺失了深度的可读性与感染力。人们之所以以深度不够这样的评语概而括之,既是对这个展事的深度评解,又是将山明先生的肖像画也批评为深度不够,并且十分中肯。作为人物画家办的顶级大展,给人于太多的肤浅是出牌错误,出牌略欠慎重。山明先生的肖像画,虽然用线到达书写草书样高度,因为只有线还是线,看不见深度语境,就是力度不足,性比欠高,线的单薄,单薄也成了人们为什么批评“除了线条,还是线条”的理由。在人们眼里,一个从艺60年的名家,要求山明先生的展品当有深度力作并不过分,不见深度力作的推出,自然会遭“深度不够”的批评,而这个批评,又成了此展不很成功的诠释,于山明先生,那就更加糟糕了。在我看来,山明先生匆匆上马的这个中国美术馆个展,显失精心准备,在没能造就出力作的时候就办展不够慎重。
假设山明先生的十联画画成三步一叩的十个分解形象,画出其立正合掌、前倾分掌、双手撑地、身子贴地、前额叩地、缩手撑地、躬身起身、双手离地、半躬合掌、立正迈步,语境放在虔诚之上,轴心放在虔诚之上,表达其虔诚的境界,配干宿墨法堆积,堆积出厚重的分量,通过八部分解画出虔诚的核心价值,那么,作品的震慑力就会提升许多,不至于遭此“深度不够”的批评!
然而……
这是一个修养是否到家问题,山明先生的主题画的创作能力显然未能到家。
这与山明先生一向不是主题画创作高手相关,主题画一向很少,为展事的需要才作此作品,难免力不从心。
这与山明先生一直忙于完成订货,一直与画那些信手拈来的女人画十分相关。他的这种忽略名家不可或缺的主题画创作,太多了换钱的卖买,心根不净,不能产出有深度作品就是必然。而驾驭创作的能力的尚欠炉火,匆匆出手必成众矢之的。
把法码放在了“钱”字这边还是人格欠佳问题,那则与客户计较白纸尺寸的故事人们都还记得,几十年里画了那么多烂糙的画作,于艺术的态度也为人们共睹。一个钻进了钱眼的画家,短了艺术的追求,自然会失落对创作力作的兴趣!
这是山明先生面临的悲剧,纵然冲进中国美术馆,作品的单薄恰恰在制造反作用!
我与山明先生同庚,都1941年出世。我1964年成名的时候山明先生刚刚大学毕业。1973年上杭州之后,看着他怎样涉步画坛,可称知已知彼。我十分敬仰他用线的功夫非浅,在2008年就写《吴山明画风浅识》,那时就有肯定之言,但是,从人物画家的门户角度说山明先生的题材,未见他的门户与品牌是什么。山明先生一直没有抱住一个题材扎根下去,在拥抱生活创建门户与品牌这个问题上,远不如刘文西专心,远没有刘文西那样的风度。画家中画藏人画多如牛毛,山明先生只是其中之一。因为只去过一回西藏,不是年年前往西藏采风,去一次就画那么多藏人画,凭一次就作这个巨著,难免不能把握深度。就是说,存在于山明先生身上的太多应酬危害了创作力作的修炼,使他不能成为创作型人物画画家。
相比于卓鹤君,山明先生的作品深度,就低了一大个层次。
心不在创作力作之上,没有深度的力作就匆匆冲美术馆办展,为办展才匆匆的赶制十联画,这般做法,展品当然不能有深度。
这是虚荣与浮躁造就的结果。
这里,把肖峰导师对我说的一句话送给山明先生。
肖峰说:世界上再伟大的画家,被人记住的作品也只1-2件,一定要画力作。
力作是在平时中修炼出来的,方增先先生的《粒粒皆辛苦》,篇幅很小,却是表现深度涵义的精品范儿。
山明先生缺失的正是这种范儿。
作为名画家,不能没有深度的力作!
愿山明先生接受肖老师的这个教诲。
就我而言,我接受这个导言,所以晚年只画60米宽3米高油画《中国潮》,画了5年还在画;所以会有在《中国潮》没有完成前决不上中国美术馆办个展的思想。从山明先生的这个不算成功的中国美术馆展事看明白了上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山明先生的钱已经够多了,可是力作呢?
请转告山明先生:我说了实话,恕我不作捧场。我对友人说。
|
|
|
|
|
|